2017.01.07 文 / 陳素香
今天辦公室同仁在討論要不要幫烏瑪雅(UMAYAH)辦理轉院。
烏瑪雅是一位印尼看護工,來台灣工作四個月,因為反應遲鈍,雇主說什麼她都沒反應,後來仲介帶她去看醫生,發現她的兩耳耳膜長期發炎且已嚴重破裂,需要開刀治療與長期休養,雇主因而要求她解約返回印尼。
後來她透過印尼勞工協會IPIT幹部的介紹,來到TIWA求助,經過一番談判爭取,才將她留下來,並且利用轉換雇主的期間讓她就醫。
烏瑪雅從去年11月8日開始到台北馬偕醫院就診,12月4日做第一次手術,修復右耳的穿孔,手術很成功,烏瑪雅及TIWA工作人員都很高興,但是出院結帳時,赫然發現烏瑪雅沒有健保了,前雇主已經幫她退保,所有手術、住院的醫療費用必須全部自己負擔,總共52,481元。
烏瑪雅身無分文,住在移工庇護中心,住院雜支等等均由庇護中心支付,但是五萬多元的醫療費用,卻不是小數目,到底怎麼辦呢?
帶烏瑪雅住院的工作人員尋求馬偕醫院的社工室協助,但社工室面對詢問立刻說「我們只協助本國人,不協助外國人!」後來另一位同事又詢問護理站的社工員一次,也得到相同的答覆。
今天早上烏瑪雅又回去門診了,原來的主治醫生認為她的左耳穿孔更嚴重,建議她看馬偕醫院一位耳鼻喉科的資深醫生,請那位資深的醫生幫忙做手術。「但是馬偕醫院的社工室不會幫忙醫療費用。他們不協助外國人!」我們想起她上次手術的醫療費用,雖說後來終於幫她恢復了健保,但是對失業的烏瑪雅來說,健保的部分負擔費用,也夠沉重的。
「要不要幫她轉去台大醫院手術?」TIWA之前有個印尼勞工ISMI,因精神疾病在台大醫院住院一個多月,台大醫院的社工室幫ISMI付了全部的費用,也許台大醫院的社工也願意協助烏瑪雅?
「但是她的病歷全在馬偕醫院,去台大要全部重新檢查一遍,怕無法搶在轉換雇主期間內完成所有治療。」這真是個難題,根據勞動部的規定,烏瑪雅轉換雇主的時間最長只有四個月,我們必需在四個月內讓她完成兩耳的手術,且要算好時間,讓她可以在轉換到期前找到新雇主。於是大家陷入猶豫和抱怨馬偕醫院的社工室,「為何他們不協助外國人呢?」
是啊,為何呢?
馬偕也是外國人。但是馬偕醫院的社工室竟然說他們不協助外國人?越想越覺得荒謬、不合理。為了解決烏瑪雅的難題,決定跟馬偕醫院的社工室力爭。電話打過去,先說明烏瑪雅的狀況,詢問醫院社工室能否協助?得到的答案仍是不協助外國人,理由包括資源有限、外國人沒有繳稅、捐款人指定協助對象、外國人無法提供中低收入證明等等。我們每質疑一項他們說的理由,電話那頭就生出另一項理由,而接電話的人也換了四個。前三個的說詞與態度滿像一般會遇到的公部門應對方式,「規定就是這樣」、「妳的意見我們會反映」、「我們只是工作人員,不是決策人員」,然後在越來越尖銳的質疑對話中,電話轉到了第四個宣稱是主任的人的手中。
馬偕醫院的前身,是由外國傳教士馬偕在淡水成立的滬尾偕醫館。
所有的對話重複了第四遍,最後終於不客氣的問她:「馬偕醫院的創辦者馬偕博士是外國人,但是今天的馬偕醫院社工室卻只協助本國人?這不會太諷刺了嗎?而且你們社工室對於請求協助的人,連社工最基本的同理心都缺乏,官腔官調,一句不協助外國人就打發人走!」這時,第四個接電話的人才說,社工室的工作人員可能需要再加強訓練,又說也不是所有外國人都不協助,要看情況評估,然後要我們給她烏瑪雅的病歷資料等等,說要去跟長官請示,晚點再回電。
過了半個小時左右,那位主任回電了,説馬偕醫院社工室可以協助烏瑪雅了,要烏瑪雅住院時再與社工室連絡,社工會到病房看她。
雖然幫烏瑪雅爭取到馬偕醫院的社工協助,不必轉院開刀,總算鬆了一口氣,但是這過程也真讓人沮喪氣悶。如果連馬偕醫院這樣的單位,外籍勞工尋求社工協助都必須如此折騰受氣,台灣社會距離平等、正義還有多遠呢?
淡水老街的馬偕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