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ge-cut policy is damaged the two sides ! —cheaper migrants; jobless locals!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顧問 龔尤倩
外勞與基本工資脫勾,最近又再度成為立法院的重要議題,不分黨派四十四名立委共同提案,企業界為了降低其人事成本的考慮,多年來不斷透過各種形式爭取。因 此每隔一段時間,立法委員們就會藉此向利益團體輸誠表態,卻犧牲了勞工政策的公正與公平性。 外勞是否應與基本工資脫勾?涉及到台灣政府對於勞動者勞動條件的一統性的堅持與否,勞委會多年來不敢鬆口,2001年經發會也有「基本工資不宜排除外勞適 用」的共識。因為外勞一體適用基本工資規定,源自勞動基準法對於勞工最低勞動條件的保障。這一項勞動條件的「最低標準」,在台灣,卻已成為台灣外勞普遍的 勞動條件,甚是「最高的勞動條件」。這樣的現實在台灣都已產生廉價的外勞成為替代掉本勞工作機會的主因了,一旦外勞薪資與基本工資脫勾,經由勞雇雙方議定 的結果,在勞雇關係中處於超級弱勢的外籍勞工,根本無法與資方協調,台灣外勞的薪資肯定將大幅下降。廉價外勞所造成的結果,當然會使本勞市場碰到更大的競 爭衝擊,造成失業本勞的現象。
有一種說法是,當外勞薪資與基本工資脫勾,成為更廉價的勞動力時,就減少外勞來台誘因,進而減少台灣外勞的人數。這樣的說法解釋不了為甚麼仍有數萬名來自 印尼、菲律賓勞工,他們領著將近新台幣五、六千元的薪資,在沙烏地阿拉伯打工。全球化的現象,擠壓著經濟邊緣國家藉勞動力輸出維持母國的社會穩定,滿足輸 入國勞力短缺或產業空洞的危機。減少外勞人數得從政策根本下手,絕非削減外勞薪資可以竟功的。
另一種說法是,台灣基本工資偏高,造成在台外勞來到台灣賺走大筆鈔票,因此應該要讓外勞薪資與基本工資脫勾。這是一種台灣本位主義的思考,若不希望「外 人」賺走我們的新台幣,就更該面對台灣產業經濟的困境,思考如何投入資源,由教育、經濟改革下手解決台灣產業空洞危機,才能真正讓台灣勞工賺到錢。再者, 就政策的一致邏輯而言,立委們就不應該支持教育部開放晉用外籍教師,讓更多本地勞動力市場的就業機會流失。因此,這一種儼然保護台灣本土的意識型態,其實 是運用種族主義論調,背後真正的目的是要保護急於降低人事成本的企業界。
聯合國對於勞動者主張不分一致平等對待,這是普世道德,立委此一主張對於台灣國際勞動人權當然有負面印象。外勞沒有選票壓力也就罷了,立委們又如何對廣大 的台灣勞工交代?多年來,社會對於這一個公共政策所累積的分析與認識,卻敵不過立委們對於企業界的輸誠表態,這才是真正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