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非營利組織合辦的「SARS 的背後-疾病恐慌下的人權危機」論壇講座,邀請台灣國際勞工協會顧問龔尤倩與台大助理教授藍佩嘉。兩人分別從實務經驗與學術觀念,與現場觀眾探討SARS下弱勢族群人權被剝奪的情形。

主持人派翠克(化名)說,在SARS恐慌的今天,搶救「人命」被視為最重要的事情。然而目前社會上卻充斥著一種荒謬的思維:因為「人命關天」,所以「人權」可以被犧牲。派翠克表示,主辦單位希望藉由這次的座談,告訴大家「看見生命的價值,人權就是人命!」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顧問龔尤倩問現場觀眾一個問題:「台灣目前有那些身分的人因為SARS不幸死亡?」一位觀眾馬上回答:「醫護人員。」龔尤倩說,從這個簡 單的問答就可以看出社會「階級與結構」的問題。實際上,至五月二十七日為止,台灣因為SARS而死亡的人數共有七十六人,醫護人員總共只佔六位,其他的犧 牲者如外籍勞工、本地看護工、洗衣工、遊民、獨居老人等,但這些人在媒體上受重視的程度顯然不如醫護人員。龔尤倩表示,這是因為這些人本來就是處在整個社 會結構的低層,所以容易被忽視。

龔尤倩說,這些弱勢者,在SARS當頭的今日,更成為悲哀的一群,她舉自己常接觸的外籍勞工說明。「四月初政府就要求從越南入境台灣的越工,必須先在越南 隔離十天。」龔尤倩說,這個防疫政策看似沒有問題,但仔細觀察卻發現:政府並非對每個從越南入境者都要求先隔離,而是只針對越南來的外籍勞工。龔尤倩認 為,政府的「歧視性防疫」反應出一般社會對外勞所貼的標籤,如:這些人是骯髒的、危險的、沒有知識的。

台大社會系助理教授藍佩嘉說:「SARS不只是一場自然的災害,也是一場社會的危機!」她認為,人們對SARS極度恐懼,又不知「敵人身在何處」,因此無形中把一些弱勢族群進一步污名化。這些弱勢族群往往被冠上「防疫的漏洞」、「公共衛生的死角」等名號。

藍佩嘉進一步指出,污名化後,為了怕自己被拖累,社會就開始分化,具體的做法就是「隔離」。雖然這些「隔離」政策常聲稱是為了保護弱勢者,但往往「以保護之名,行排斥之實。」藍佩嘉說:「會致命的不光是病毒,還有疏離與歧視。」

藍佩嘉認為,繼續將弱勢族群邊緣化、問題化,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對社會反而是一種傷害。龔尤倩則希望藉由類似的座談活動,讓社會大眾看到主流媒體以外的觀點,重新檢視SARS恐慌下的社會現象。

2003-05-29 生命力記者/郭沛軒報導

延伸閱讀:
1.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
2.台灣人權促進會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