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剛過,不知道你怎麼挑選食材為媽媽煮大餐?怎麼選擇餐廳讓媽媽喘息吃頓好料?或甚至,怎麼考慮幫臥病或年長的母親找到合適的看護?挑選一家可以安心的照護中心?….

2011年的塑化劑事件、2013年的毒澱粉事件、黑心食用油事件及最近的手搖飲料店茶類飲料殘留農藥問題,讓這年頭已備受工作和經濟壓力的人們在生活上更增添了健康的憂慮。除了盡量避免吃到、用到已知的有害產品外,選擇品質可能較好但價錢較高的有機食品、非基因改造食品等,或許已不僅是被主流價值推銷的中產階級生活品味,也成為越來越多人在健康考量下額外增加的負擔。

21世紀的生活,訓練我們每個人成為一個「消費者」。不論食衣住行,在越來越多不肖的廠商被發現為了利益可以不擇手段的狀況下,人們似乎不僅要成為消費者,而且要成為一個「現代化」的消費者。除了要明確地知道自己的需要、要有精挑細選比價比品質的能力,還要有爭取「消費者權利」被尊重及保護的能力。

21世紀的生活,訓練我們每個人成為一個「消費者」。不論食衣住行,在越來越多不肖的廠商被發現為了利益可以不擇手段的狀況下,人們似乎不僅要成為消費者,而且要成為一個「現代化」的消費者。(記者羅沛徳攝)

我們已經非常習慣在買到不實的東西時,嚴正譴責被發現添加毒物的商家;我們也會在用餐、等車時,指正態度不佳、服務不周到的服務人員;透過消費,我們甚至能進一步地瞭解到,這些層出不窮的食安、公安、「勞安」等問題,都是這個原應為人民公僕現卻窩藏禍心的政府部門怠忽職守所造成的問題,進而我們會要求政府對人民生命財產的保障應有更積極的作為。

是的,消費過程理應和「勞安」相關。也就是說,消費過程照理說應該和產品製造者及服務提供者的勞動條件、勞動安全及勞動狀態直接相關。所以我們會因為知道賣給我們有機蔬果的小農,在種菜過程中可以養家活口且怡然自得而更樂於繼續向他購買;也會因為知道賣咖啡的老伯對於現煮咖啡的美味堅持及其以此謀得一份因職災而失去的工作,而願意特別繞過咖啡連鎖店來等他一杯手煮咖啡;更會羨慕深夜食堂裡,帶著貼心理念為深夜覓食顧客煮食的老闆和顧客間相互理解關心的互動關係。但是,我們在媒體報導、學校教育和政府宣導所訓練出來的「現代消費」觀念裡,早已逐漸忘記–消費行為應該看見並重視產品生產者、服務提供者,而非僅止於商品。

我們在媒體報導、學校教育和政府宣導所訓練出來的「現代消費」觀念裡,早已逐漸忘記–消費行為應該看見並重視產品生產者、服務提供者,而非僅止於商品。(記者簡榮豐攝)

大部分的時候,消費者與生產者互相看見的關係,已淪為忙碌生活中偶一出現的懷舊情節。所以,因為軟體好用硬體美觀,我們看不見富士康勞工們接二連三死諫其惡劣的勞動條件,i-phone持續熱銷;為了方便省時,我們看不見速食連鎖店(如,遠通集團旗下的摩斯漢堡)用的全都是一人當兩人用的最低時薪工讀生;更因為服務業就是要為顧客提供滿意服務的「現代消費者」信念,所以不論是醫生、護士、空服員、消防員,包括照顧病人長者的看護工,都應該隨叫隨到、一應俱全地提供服務,而不再問這些勞工工作多久?壓力多大?薪資多不合理?

服務業就是要為顧客提供滿意服務的「現代消費者」信念,所以不論是醫生、護士、空服員、消防員,都應該隨叫隨到、一應俱全地提供服務,而不再問這些勞工工作多久?壓力多大?薪資多不合理?(記者王藝松攝)

母親節前夕,媒體上我們一方面看見政府部門搞了這麼多年,面對已將進入高齡社會的台灣,到現在還提不出一個具有社會福利性質的《長期照顧服務法》;另一方面,我們也看見被政府招手而來的許多營利財團,用著各式各樣的花言巧語要吸引民眾購買其提供的完善老年服務、長照服務。主打「價格合理」、「服務多元」、「24小時專業照顧」者比比皆是。而在政府擺爛長照政策的規劃,新瓶舊酒的包裝時,「現代消費者」的我們,在為我們的長輩「購買服務」的同時,除了這琳瑯滿目的商品包裝外,我們是不是也該問問,其中的服務提供者,這些照顧者、醫護人員,他們的勞安狀況會如何?是不是也可以因此要求政府負起責任來呢?

在為我們的長輩「購買服務」的同時,是不是也該問問,其中的服務提供者,這些照顧者、醫護人員,他們的勞安狀況會如何?是不是也可以因此要求政府負起責任來呢?(記者王藝松攝)

透過消費,消費者不應僅看見商品,而看不見背後的勞動者。對於自身生活的改善及整體環境與品質的改造,消費者的力量其實可以很大。

此文章同步刊載於自由評論專欄《飄零與人權》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