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9 文/陳素香

TIWA的移工庇護中心最近安置了幾位年紀很輕的女孩子,給庇護中心增添了許多輕快活潑的元素,讓原來因遭遇困頓而愁雲慘霧的的移工們,擁有短暫的一些歡愉氣氛。

但是,這也是庇護中心管理人員麻煩的開始。

首先,年輕女孩們半夜不睡覺,唧唧喳喳,與朋友視訊聊天,雖然一再告誡,晚上十一點之後,不可以大聲講電話,但是這種約束基本上沒有用。晚點名之後,工作人員關了大門,她們仍舊嘻嘻哈哈的玩鬧,引來其他需要休息的移工抱怨連連。

再來,女孩們出去玩就忘了回家。TIWA庇護中心的管理方式,基本上以尊重被安置人員的行動自由為原則,只要事前申請,外出或外宿都是可以的。但為了管理上的需求,仍然有一些相關規定,譬如說外宿以兩天為限,外出或外宿者,必須在該返回日的當天晚上十點半以前回到庇護中心。但是女孩們出去玩得高興了,經常忘了十點半的門禁。

晚上九點多,在中心值班,接到外出的女孩打電話:「姊姊(或叫阿姨),對不起,我在桃園,沒有公車回去了,我晚上不能回去了!」

「姊姊,我朋友生病了,我要照顧他,今晚不回去了。」

「不行,沒有事先請好假,不能外宿。」從庇護中心工作人員的角度,我每次接到這種電話,都會冒上無名火,又不是不能請外宿,怎麼不先請好假呢?於是口氣嚴峻的要求「不要說理由,立刻回來。」

絕大部分時候,打電話的人沒回來,電話卻關機了。這是嚴重違反庇護中心規定的行為,逾假未歸或未假未歸者,必須受點懲戒。做什麼處罰呢?罰勞動服務:禁止外宿一星期,罰煮飯一星期。

接下來的一星期,根據描述,庇護中心的廚房成為超高人氣的地方。男男女女的跨國籍移工圍繞著廚房周邊,撿菜、備料、切切洗洗,整個煮飯過程充滿著歡愉的調笑、打鬧,而女孩們雖是被處罰的人,但是她們只在旁邊陪著玩鬧,等所有準備工作做好,她們就象徵性的炒兩下,端上桌,其他接著的廚房善後清理,也有人搶著獻殷勤地幫著做完了。

庇護中心的資深工作人員大華說:「這是什麼處罰?簡直是同樂會嘛!」

一個星期後,女孩們的勞動服務與禁足期滿了,又來請假。

「姊姊,我們明天早上要很早出去,先來請假。」假單上寫的外出時間是隔天上午七點。當晚照例十點半去點名,確認該回來的都已回來,安心的關門道晚安。

而隔天上午開門後,就有其他人來告密,昨晚請假說今早要外出的兩個女孩兒,在昨晚點名關門後,從後門溜出去了。

「啊?」我去看了後巷,開後門溜出去確實很容易。才剛被罰完,立刻又違規,這是怎麼回事?

我想到很多雇主或仲介經常抱怨移工很難管理,不守規矩,違規後又有一堆理由,道歉請求原諒等等。這種抱怨,以管理庇護中心的經驗來看,有時候似乎也是事實,通常也會讓我們冒上無名火。

5477

社會對移工的刻板印象形塑已久,常常使人忘了這些跨國的勞動者們,也是一群青春洋溢的男男女女,有著好奇冒險、喜歡友朋喧鬧,甚至年輕人明知故犯的叛逆心。

 

但是想想這些違規又怎麼樣呢?我們哪個住集體宿舍的年輕學生,沒有晚歸爬牆的經驗?沒有明知故犯的叛逆之心?沒有玩到瘋了而忘了半夜不該大聲喧嘩?年輕移工和這樣的學生有何不同呢?

也許因為移工的身分烙印太深,社會的污名與對移工的刻板印象形塑已久,常常使人忘了這些跨國的勞動者們,也是一群青春洋溢的男男女女,有著好奇冒險、喜歡友朋喧鬧,甚至年輕人明知故犯的叛逆心。然而這些青春階段生命中特有的情調和心理狀態,因為他/她們被稱之為「外勞」,也就被簡化成「難管理,不守規矩」等等負面的標籤了。

此文章同步刊載於公視新聞議題中心PNN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