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WA在2016年到台中「東協廣場」設立辦公室以來,一路見證第一廣場的變化。2015年中,林佳龍市長在復興中區的脈絡下,將第一廣場規劃改造為東協廣場,希望配合新南向政策,將此地打造成一個多元文化的聚集地。市府的規劃上更這樣寫著:「各局處將以安全、整潔、多元友善及有趣四大方向規劃服務內容,並以服務客群631:「6成服務提供予國際移工及新移民,3成服務為本國民眾,1成服務國際遊客」為願景目標。
 
【撤除禁止標語,還我空間自由】
  
然而,在服務客群631的目標下,移工可使用的公共空間,反而變得更少、更不自由。今年初,東協廣場正前方的綠川改造為親水廊道。改造前,這裡是一片平坦的空地,也是移工來東協廣場,一個主要的休憩地。變為親水廊道後,不僅平台空間大幅減少與零碎化,甚至中市府還悄悄地修改《臺中市景觀水岸管理要點》,以利公告多語禁止事項,要求入內者不得吸菸、喧嘩、亂丟垃圾,以及席地坐臥等。
 
無獨有偶,中市府也於東協廣場多處貼上了類似的禁止標語。其中寶華商旅的出入口周遭,是最密集貼著禁止坐在地板/階梯的地方。某些商旅還會隨時查看入口監視器,一旦有移工坐在附近,就會要求管委會趕人,甚至先在專用電梯前拉了一小段紅龍。因應這些禁止措施,中市府更多次以雙語宣導不要亂丟垃圾、不要抽菸。許多移工也表示在綠川、東協廣場席地而坐時,有被驅趕過的經驗。新的空間限制儼然形成。
 
 
【商業開發不應排擠移工真實文化】
 
其實這樣的變化是有跡可循的。林佳龍上任後,中市府不斷強調其帶來的投資、消費力、觀光潛力,以及這些改變將有助於中區復興等,在在都暗示了政府將主導空間的洗牌。然而對移工來說,在一個可以輕鬆席地聚會、吃到母國食物、買到各式家鄉產品的第一廣場,並無復興與否的問題,更不需要一條親水廊道,或是更名為東協廣場,來吸引中市府強調的好處。
 
顯而易見地,是另一種商業開發想像正在與移工爭奪空間,並試圖篩選出「好」的移工文化與經濟,符合者才有資格使用這個公共空間。因此服務觀光客、本地人為主的各個旅館、商店、景點、東南亞文化活動,與禁止標語一樣以驚人速度成長。市府各局處開始每月至少一場的文化活動,題材五花八門,有選美、跳舞、歌唱、美食等。與此同時,東協廣場二樓整修成光鮮亮麗的賣場,四、十一樓則各有一間大型旅店落成,而原有的寶華商旅也整修了出入口。
 
移工文化剩下符合符合商業開發的乾淨、整潔、體面。因此會唱歌跳舞選美的移工、好吃的東南亞美食、有趣的節慶習俗等可以用來展演的文化被保留。相反地,移工不能席地而坐;一樓戶外及二樓整修後的賣場不能有會造成髒亂的瓜子店。然而越南人最愜意的日常景象,正是坐著小板凳嗑瓜子。而席地而坐對印尼、越南人而言,不僅是普遍常見的生活方式,更有貼近土地、自然的意涵。這些毫無疑問是珍貴的常民文化,更是真實生活所需。然而在中市府的服務客群631與多元文化旗幟下,反而被一點一滴蠶食,讓給了政商渴望的政治資本與經濟價值。
 
 
【積極面對移工需求,補足公共設施】
 
在台灣商業優先的都市發展裡,我們的著重於開發過程中的政商利益,而非人民或使用者的需求,導致移工、街友等社會底層,找不到合適的空間,在各地流離失所。然而移工在台灣沒有家,只有工廠宿舍或雇主家,而台灣的休閒場所、公共設施也未提供雙語。同時,面對來台的友人四散台灣各處,似乎也只有火車站或附近的戶外空間可以自在聚會了。那當我們不斷把「不合格」的移工從各式空間趕出去後,他們又還能在哪歇腳呢?
 
同時我們也得面對,移工是因台灣缺乏人力填補了長照、產業的缺口,才被允許來到台灣工作。移工引進26年來,人數已成長到將近70萬,證實了台灣需要這群人,更突顯了他們是共同生活的存在。因此移工的空間需求不該消極面對,更不該以紅龍、禁止標語、宣導等方式,要求移工自我規範成空間想要的樣子,而該反問台灣是否扛起了社會責任,提供足夠的公共設施/服務,如垃圾桶、廁所等。而東協廣場也只有在能尊重不同使用者的需求,並積極以各種規劃滿足的情況下,才能稱得上真正的多元文化。

這幾個月來,東協廣場開始出現密度極高的禁止標語,有禁止坐下、禁止吸煙、禁止丟垃圾、禁止喝酒等等等,綠川整個也是禁止坐下的區域,席地而坐對於越南及印尼移工而言是文化,在家鄉,聚會、在家中客廳、戶外都常席地而坐。不是說要創造出最友善多元的空間,怎麼會禁止席地而坐呢?我們反對以商業開發為優先,禁止移工席地而坐,讓移工席地而坐的文化不見
綠川的警衛跑來,禁止我們在這邊抗議,原來這麼多的禁止還不夠多呀?而當綠川成了必須在政府的核可下才能表達言論的空間,這樣的改造真的是多元、是親水嗎?
來來來,讓我們走到警衛室這邊看看到底禁止了什麼?
禁止、禁止、禁止。重點是還列了一個禁止席地坐臥。事實上,我們也有移工朋友坐在類似椅子的水泥塊上,也被警衛趕走。林佳龍不斷宣傳綠川改造的多好多美,甚至還辦了培力工作坊,邀請大家一起來討論綠川整治。難道這些美好或培力,其實建立在移工不能坐下,甚至沒有移工,才是美好嗎?
這張照是綠川在改成親水廊道前的樣子,當時是印尼開齋節,也就是類似我們台灣人的過年,所以人特別的多,可以說是塞滿了。但即便非開齋節,其實這個平坦、完整的地方,是移工來東協這一帶,可以輕鬆席地而坐聚會的地方。而且因為樹多、有遮陰,所以坐起來很舒適。同時,大家在這邊也可以看到,以前這邊是沒有甚麼禁止標語的。
我們這個小旅行有設計一個叫多元好聲音的互動拍照的遊戲,因為林佳龍多次在東協廣場舉辦東協好聲音,評選會唱歌的移工。所以我們用多元好聲音,讓大家來評選林佳龍是否夠多元。
蛤,多元?
以人為本?水噹噹的城市?蛤?
好,那我們即將進入東協廣場
從這禮拜開始,台中市府在入口這裡的地上貼上了一長條紅線,說入內者禁止吸菸,在廣場總共插了四大根禁止吸煙,要嚴格地限制入內者不得抽菸喔!但東協廣場是一個完全戶外的空間,且移工有很大比例都有抽菸習慣,本來東協廣場是唯一可以包容他們抽煙的空間,之後還可以去哪抽菸?整個廣場是不能吸煙區,那抽煙區在哪?
紅線以內禁止吸煙呦!要抽煙就在外面,進來就是要遵守市府立下的規則,不煙不酒不坐下
這邊的草皮,在東協改造後,插了一排禁止標語。不過不知道是不是這草皮特別脆弱,連坐在邊邊的石階上,都會讓草皮受傷,牌子插上去後從沒拿起過,一年四季都在養護中,結果移工在這邊就常常被趕。
很多人根本不知道為何而禁,問號問號???
多元友善的空間在哪裡?問號問號???
這排走道也在東協改造後,被中市府貼滿了禁止標誌。想必中市府是立意良善,要大家不要塞在走道這,以免進出不方便。但是奇怪了,改造前的第一廣場為何大家都能相安無事,就算坐滿了,還是會自主長出一條動線讓人移動啊。難道是東協廣場改造後,人群突然暴增到每個禮拜天都跟台灣跨年一樣嗎?那暴增的到底是誰呢?如果是移工,佳龍市長怎麼沒有在多元共榮下,回頭思考是不是整個改造導致移工空間不足,才會變相暴增?還是其實佳龍市長的改造下,增加的不是移工,是觀光客和台灣人呢?但是不是說好的631(六成服務移工、移民,三成本地人、一成國際旅客)?六成的服務在哪裡?
市長不是說移工是城市的主人,不是過客。但是城市的主人不可以依據他們的文化席地而坐,所以只能站著,好好當過客吧!
主人??
過客??
傻傻分不清楚
蛤~怎麼都跟佳龍市長說的不一樣????
廁所只有左右兩側各一間,一間內也只有3-4個位置,這樣真的能應付這麼龐大的移工需求嗎?還是多元文化下的人其實是不用上廁所的?
這樣的專用電梯也是在東協改造後出現的,而這個商旅並不以移工為客群,而是觀光客與本地人。
有許多移工在專用電梯前面空地逗留時被趕,甚至我們之前辦活動時,也被要求離遠電梯一點。這個空間移工進入十幾年來活絡這個地方,政府從未給予任何協助,好不容易號稱多元文化的改造來了,結果多的是不給移工用的專用設施。
我們可以看到,林佳龍的多元共榮根本是假的,四個點都FAIL齁。而林佳龍在東協廣場改造不斷強調的服務客群631,也就是六成改造是為了移工,也是假的齁。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今天,要以這樣有點反諷的方式,舉辦多元文化小旅行,並且做多元好聲音的評分。可能有人會覺得這諷刺不太舒服,但我們想邀請大家思考,移工看到這些標語就舒服嗎?同時,我們更想讓大家看看,在林佳龍所謂的多元文化下,到底是誰變得多元,而誰連文化都不見了。
東協廣場其實是個商業開發優先的改造計畫。從市府對外的新聞稿,或者相關報導,總是強調,這裡是中區復興的一環,有龐大的投資可能、觀光潛力、一億元的消費力。也因此廣場新入駐了兩家非以移工為客群的大型商旅,而原移工的二樓賣場也被改造的光鮮亮麗,導致一些移工店家被趕走,最直接的就是越南常見嗑瓜子店被趕走。同時開始辦許多政府主導的東南亞文化活動。我們不是反對文化活動,而是我們希望,市府你用多少力辦文化活動,就應該用多少力來維護移工的空間、看見移工的需求。可以看到,以觀光客、本地人為目標的商業開發,正在把這裡打造成對資本發展有益處的空間。而移工只有符合這樣的目標,才有資格留下,所以你可能要乾淨、得體、有才華、惹人喜愛,如果只是純粹來聚會、抽菸、喝酒等台灣人假日也會有的放鬆需求,那就不被歡迎。而這樣的效果就是移工正在被趕出這個空間。
移工空間需求是政府責任,並且從使用者需求出發的設計才是真正的多元文化。台灣移工至今已將近70萬人,而若非台灣有產業與長照的需求,這些人有可能被允許來台灣工作嗎?不可能嘛。我們必須面對,移工的存在才讓我們產業、長照的缺口得以填補,這些人難道對台灣不重要嗎?他們不是共同生活的存在嗎?因此,那為什麼我們面對移工的空間需求不是積極面對、滿足,並且從他們真正生活需求與文化出發,而是用各種禁止標語來把不符合規範的人排除。更何況,像是席地而坐,就是印尼、越南人的生活習慣,就像這張圖所看到的,並且有親近土地、自然的意涵。這樣的文化,難道不在林佳龍的多元共榮裡面嗎?進一步地,我們也要思考,當移工被從這空間趕走後,他們還能去哪?台灣還有哪些地方能讓他們席地聚會,自在地吃飯、抽菸、聊天呢?
我們要求:
1.我要移工空間,不要商業優先
2.空間不排除,移工有歸屬
3.撤除禁止告示,落實多元文化
我要移工空間,不要商業優先!
空間不排除,移工有歸屬!
撤除禁止告示,落實多元文化!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