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總統大選前各組候選人均提出長照政見,到選後民進黨準執政團隊頻頻發表關於長照規畫的方向,足見台灣社會長照問題已十分嚴峻,政府不能不面對了。政府願意面對,當然是件好事,但是在這關鍵時刻,政府提出什麼政策,更加需要關切,因為現在規畫的政策方向,可能就是未來台灣數十年的長照模式。
日前,副總統當選人陳建仁在埔里基督教醫院的一場談話中表示,民進黨規畫的長照計畫中,將以社區為基礎,讓老人在地老化,並讓社區婦女利用孩子上學的時間到長照中心幫忙,原先各地衛生所配置的社區醫師、藥師、護理師也將整合成為以社區為基礎的健康照顧中心。
社區化、在地老化這些構想是好的,但其成功的基礎仍在於照顧人力的配置與經費的多寡,換句話說,長照規畫可以提出各種完美、理想的模式,但最終要問的是照顧人力哪裡來?長照預算哪裡來?
根據民進黨選前及當選後的文件資料,大多著墨在經費預算,即「長照預算每年編列330億,以稅收支應」。先不論「長照稅」是否徵收得到,稅收支應長照經費的問題是,如果330億的經費無法照顧所有需要長照的人口時,照顧不到的失能人口怎麼辦?自生自滅嗎?
另者,照顧人力更是所有長照政策中最重要的部分,然而截至目前為止,長照人力哪裡來,民進黨執政團隊也避而不談,僅以模糊的方式帶過。譬如陳建仁在埔里基督教醫院的談話,「讓社區婦女利用孩子上學的時間到長照中心幫忙。」這究竟是什麼意思?這些婦女是志工性質?或是彈性工時的照顧勞動者?若是志工性質,豈能義務承擔長期照顧的重要責任,若是彈性工時的照顧勞動者,是否表示未來長期照顧的勞動者將朝向非典僱用?
陳建仁做為一個將要主掌長照政策的人,對於攸關長照計畫成敗的照顧人力,怎麼會講出這樣不明所以的話來?這或許反映了整個民進黨執政團隊無法處理現行個別家庭聘僱移工的長照制度。眾所皆知,過去二十年不管國民黨或民進黨執政時期,聘僱移工看護是解決長照人力的主要對策,也是政府「沒有政策的政策」。累計至今,台灣現在每年依賴移工擔任長照人力的家庭高達二十二萬。在民進黨新的執政團隊準備好好規畫長照制度之時,究竟要如何處理這個高度依賴移工看護的問題?未來還會繼續引進移工看護做為長照人力嗎?若是繼續引進移工看護,她們是受僱於個別家庭或是社區長照單位?
上述這一連串提問,是政府規畫長照制度時無法迴避的問題,其實也是長照制度最核心的關鍵問題。也許民進黨在選前為顧及選票,不能把話講清楚,但若選後仍不能有魄力地面對這個核心問題,持續在長照人力的問題上蒙混瞎說,這可能將是極需長照制度的台灣社會的悲劇了。
(原文刊載於自由評論專欄:http://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1640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