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台灣來自東南亞的勞工已逾三十萬,東南亞裔的婚姻移民,也有十餘萬,也就是說,在台灣已有將近五十萬來自東南亞國家的移居人口,是台灣數量最大新住民。但我們對鄰近的東南亞國家認識多少?他們來此勞動、生活、生育、貢獻、消費,也繳稅、付健保費,台灣社會如何認識、並學習他們身上所帶來的母國文化滋養、或衝擊?認識世界,就從鄰近國家開始。

「聆聽東南亞的聲音」以歌唱比賽的形式呈現,即將於10月8(日)下午一時卅分起,於華山文化園區展開。現場將有中央廣播電台以泰國、越南、印尼語及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的菲律賓Tagalog語等四種語言的主持人,總計共有8隊新移民家庭和外籍勞工朋友組隊、並邀請其台灣籍的同事、老師、家人共同演出,其中一隊甚至是菲律賓籍勞工與台灣布農族的搭檔上場。比賽現場並有東南亞舞蹈表演、及泰國工人自組的「山水」樂團演出。現場精彩活動內容將由央廣印、泰、越語節目主持人現場採訪,並透過中短波訊號發射,向東南亞各國聽友播送;另外,央廣也會在Rti FM印、泰、越節目中做特別報導。

連續舉辦多年、深受好評的大大樹「流浪之歌」音樂節,強調「流浪」除了歷史上經歷流離或遷動的民族或社群,更指當代因個人因素遷移至另一文化,撞碰出有趣的文化結果的個案,從而引領出文化「相遇」與「相融」的討論,提出「認同」的思考。就在這個包容族群差異、尊重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基礎上,移盟與大大樹合作「移民/移工歌唱比賽」,在2006年音樂節納入「聆聽東南亞的聲音」,由台灣人與東南亞新移民共同參與。
過去針對新移民舉辦的語文、歌唱才賽,多半鼓勵新移民儘速「融入台灣社會」,而要求以台語、國語表達。此次由移盟所主辦的歌唱比賽,反其道而行,主張讓參賽者唱母國的歌謠,並要求東南亞籍的朋友邀請他們在台灣的家屬、朋友、同事一起演唱,讓台灣人試著學習新移民的母語,尊重新移民/移工使用母語的權利,並體會重新學習語言的過程與困難。

歌唱比賽以二至五人組隊參加歌唱比賽的形式呈現,「團體組」、「家庭組」分開比賽。「團體組」希望透過凝聚團體的過程也鞏固移工/移民的主體性,並促使其台灣同事、朋友經由歌唱音樂進一步認識新移民的文化。「家庭組」則希望打破「外籍新娘學中文」的既定印象,讓家庭成員有機會接觸東南亞的母語和歌謠。
多元文化不該是大吃小、強融弱,在一片「國際化」的潮流中,台灣人必須從鄰近的、緊密的東南亞開始學習。國際化並不只是英語化,東南亞籍的朋友正在教育我們學習打造一個更進步、包容、平等、減少歧視與偏見的國家。

「移民、移住人權修法聯盟」發起團體:
Asia Pacific Mission for Migrants(APMM)、大武山文教基金會、女性勞動者權益促進會、天主教希望職工中心、台灣人權促進會、台灣外勞行動、台灣國際勞工協會、外籍新娘成長關懷協會、兩岸家庭關懷協會、南洋台灣姊妹會、屏東縣外籍及大陸配偶家庭服務中心、屏東縣海口人社區經營協會、夏潮聯合會、國際醫療行動協會、婦女新知基金會、勞動人權協會、彭婉如文教基金會、新事社會服務中心、瓊麻園城鄉文教發展協會、蘆荻社區大學等。

新聞連絡人:台灣國際勞工協會 顧玉玲0933169516
南洋台灣姐妹會 吳紹文0937878919


2006流浪之歌音樂節

時間:2006年10月3日(二)10:00A.M
地點:台北NGO會館(台北市青島東路8號)
主辦單位:移民/移住人權修法聯盟、大大樹音樂圖像、中央廣播電台
贊助單位:行政院文建會、公益信託族群和諧基金、台灣電力公司

時間 工作項目 備註
1330-1350 開場及比賽辦法說明
1350-1400 開場節目 由泰、越、印、菲四國舞蹈開場
1400-1630 比賽 8組比賽隊伍開始比賽
1630-1650 樂團表演
評審計分、觀眾票選 泰國外勞樂團【山水】表演
1650-1720 評審講評及頒獎
1720-1800 活動結束

一、 選曲:越、泰、印、菲四種語言,原則上以二十年內新歌為主。
二、 方式:二至五人的團體參賽(至少一名台籍人士參與)
a.) 團體組
b.) 家庭組
三、 現場報名:參賽者須攜帶身份證明文件

印尼歌謠 Rasa sayang e (愛的感覺)
Rasa sayang e rasa sayang sayang e(愛的感覺啊愛的感覺)
Hei lihat nona jauh rasa sayang sayang e(看到遠方姑娘有愛的感覺)
Rasa sayang e rasa sayang sayang e(愛的感覺啊愛的感覺)
Hei lihat nona jauh rasa sayang sayang e(看到遠方姑娘有愛的感覺)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