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蔡政府的勞基法修法,引起社會反彈。連著2016年的砍七天假風波,台灣幾個團體發起了勞權公投聯盟,希望公投反制這兩次的修惡。台灣移工聯盟除了加入本勞的行列,也接續去年訴求非公民政治權而自辦的移工公投,將勞基法公投連署書翻譯成雙語。雖然移工的連署不被法律承認,但我們希望藉此凸顯非公民政治權的重要性,讓移工更有效地對政策發聲,並嘗試打開本外勞合作的契機。

這次我們合計收到的移工連署書,國定假日法共5,753票;廢除勞基法修惡共5,788票。這樣的數字對照移工現行在台人數約69萬人,其實皆僅佔0.83%左右,低於法定的公投成案門檻。再對比去年12,700左右的移工公投票數,更顯得這次的結果差強人意。箇中原因除了我們推動上有不足之處外,移工在台的現實條件,亦有著密切相關。

被打造成滿足台灣需求的勞動力

勞基法修惡雖引起社會高度關注,但因政府沒有雙語說明,這些資訊並未有效傳遞至移工身上。對比過程中頻頻以各種說法來說服本勞支持,顯現政府根本不在乎移工,因為這群人並沒有任何選票壓力。另一方面,多數移工面對的狀況是,薪資低、工時長、放假少而零碎,制度更禁止他們自由轉換雇主,並賦予仲介龐大權力,以債務約束工人;恣意扣留身分證件;用解雇作為威脅等。同時身為非公民,他們在集會遊行或參與各行動時,亦有被惡意遣返的擔憂。這使得接觸移工、告知修法、邀請連署變得困難,也更加難以形成團結。

台灣的勞動條件把移工擠壓成只能思考如何生存、如何在全身而退前賺更多錢。因此少有多餘心力關心議題,或因害怕身分暴露而拒絕參與行動。而也是如此,有些移工對修惡的內容贊同,希望可以上更多班、賺更多錢,來維持生活所需。這種「想加班的需求」正是結構性剝削所導致,然而政府、資方往往倒果為因,聯手將其合理化,作為修惡的開脫之詞,不髒手地創造一批批「積極」配合產線加班的廉價勞動力。整個過程,永遠避談他們省了多少成本,也不面對長遠的解決方式。

誰得利?誰受害?

事實上,這正是台灣長期面對移工的方式。移工的引進常被詮釋為,台灣提供工作滿足移工賺錢所需。但它的另一面,也就是台灣產業、長照的勞動力需求,卻鮮少被提及。然若非有這樣的缺口,移工不可能有機會來台工作。因此節節攀升的移工人數,正坐實了台灣如何便宜行事地,用廉價勞力來面對社會與經濟的發展。這樣的邏輯跟以修惡勞基法來滿足企業降低勞力成本、增加彈性的需求如出一轍。移工的處境,正在告訴台灣社會,以資本為導向的發展,迴避了許多結構性的問題。我們該試著問資方、問政府,勞動與照顧的正義在哪裡?否則所有人都可能是下一個受害者。因此,公投連署也是希望這片土地的所有人一同來思索台灣的走向。尤其在蔡政府大張旗鼓地提倡新南向政策的當下,我們更該檢視,是不是只有資本新南向了,不分本外的勞工反而走進更深的死胡同?

這次移工勞基法公投連署的行動,由衷感謝所有支持、參與的群眾。我們會繼續推動日常的紮根工作,讓移工更理解勞動法令、移工制度、非公民政治權等,才有機會克服現實條件的箝制,進而承接、反擊快速進展的社會變化,與本勞團結爭取理想的勞動條件!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