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永毅,官邸靜坐新聞聯絡人、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研究員

昨(30)日全國關廠工人連線「突襲」官邸東大門靜坐成功後,決定取消跨年夜「癱瘓」捷運的行動,以及元旦升旗丟糞行動。很多人以為我們是看到市民在網路上反彈,擔心不但爭取不到更多支持,反而失去社會同情。但我們宣佈暫停跨年抗爭不是這個原因。

 

既然已經準備「癱瘓」捷運,就像16年前聯福自救會在桃園臥軌抗爭一樣,乘客的不滿,甚至衝突,都在預期之內,甚至是行動的「目的」之一。聽起來像似與社會為敵,但如果我們回到台灣民主化的歷史來看,今日的言論自由、民主政治,幾乎都是冒著「與社會為敵」的壓力爭取來的。80年代在黨外運動由邱晨傳唱的「為什麼走街頭」,具體的呈現了必須走上街頭、阻斷社會正常運作,才能挑戰執政當局的現實。

時隔30年,我們早已接受上街抗議是民主政治的一部份,但在戒嚴時代,執政者以妨害交通、妨害公共利益為由,限制一切遊行集會權利。歷經中壢事件、美麗島 事件、林正杰街頭狂飆、機場事件,到了76年「國會全面改選、包圍中山堂」事件,五萬群眾癱瘓了台鐵平交道,立法院終於在77年通過了「集會遊行法」;人 民爭取民主的歷史,就是一部阻斷交通、妨礙乘客行的權益的歷史。

集遊法遺留了戒嚴色彩,給予警察過度的準駁及現場裁量權,二十幾年來早已受到挑戰, 藍、綠陣營在野時皆標榜贊成大幅修法,在朝後卻裝聾作啞、沿用舊版集遊法打壓社運。現在的集會遊行,因為核准時的種種限制,稍有不慎就被警方以妨礙公務和 公共危險罪起訴;若完全符合警方嚴苛的規定,必然淪於行禮如儀的「搏版面」活動;遇到扁、馬連任,民調再低也可作完四年的吃人結構時,統治者可以麻木不 仁、毫不理睬。

這是人民重新思考要不要重回「街頭」爭取體制改變的時刻了!25年前所謂的「街頭」是指馬路和鐵路,今日的捷運系統不過是一 個新的「街頭」罷了,它也沒有「特權」可以豁免成為人民抗爭的空間之一。捷運本身也不是中立的交通系統而已,經歷樂生迫遷事件、地產資本炒作沿線土地、帶 動都更的不正義利益、製造更大的貧富差距,乘客不能只享受捷運的便捷,而不見其不公正的結構。

我們在跨年夜休兵的主要理由,是因為連續幾日 為執行擺脫警方跟監而設計的突襲行動,老殘工人已體力不支、戰力不足,難以達到原規劃的戰略目標。關廠工人抗爭最大的難處是成員年齡過半超過60歲,70 歲以上、行動不便或重病纏身的老人,超過幾十人;我們常戲稱關廠工人抗爭的特色之一,是行動前後上廁所的時間,比行動本身還要耗時!一群老工人在抗爭現場 找廁所的無奈畫面,既是抗爭歲月的印記,也呈現了國家的不仁。錯過跨年夜這個千載難逢的時機,實在令人扼腕;忍痛宣布取消捷運抗爭,因為老殘工人畢竟不是 軍隊,只能辜負社會的期待。

然而就像攻佔官邸一樣,我們不會放棄任何行動的機會;決定我們抗爭與否,也不是我們自己。政府如果一直用這樣的態度面對勞工,抗爭,永遠不會停歇!

%d 位部落客按了讚: